杨善洲从善如流 魂系绿洲.doc
《杨善洲从善如流 魂系绿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善洲从善如流 魂系绿洲.doc(17页珍藏版)》请在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搜索。
1、1杨善洲从善如流 魂系绿洲入刊理由: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从事革命工作近 40 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 20 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面积 8 万亩,价值1 亿多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
2、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照片上的他,温暖地笑着,目光慈祥又明亮。 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2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不相信这山绿不起来。 ”杨善洲说。 1988 年 3 月,61 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一次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 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
3、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我是大亮山脚下姚关镇陡坡村人,我原来承诺过等我退休后就为大家办一两件好事。家乡的林子多年前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下去子孙的日子怎么过?” 退休后的杨善洲,又走进山光水枯的施甸县大亮山,与 15 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20 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 20 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3“担任地委领导期
4、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关于种树,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 44 公里处的大亮山。地处施甸县南边海拔 2619 米的大亮山,是杨善洲家乡最高的山。他 16 岁时父亲病逝,和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母亲常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拿到集市上卖。是大亮山养活了他一家。在日后风风雨雨的岁月里,杨善洲亲眼看到曾经长满大树的大亮山,一点点变秃变荒,乱砍滥伐,曾成为一个时代的隐痛。 “再这么下去,子
5、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 ”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 14 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
6、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 4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住下来,成为第一考验。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他们又修建起 40 间油毛毡棚,冬天冷,夏天闷,碰上下雨,被窝常被淋湿。上山几年,杨善洲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夜深人静,人们常常听到他阵阵咳嗽声从毡棚里传出。 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 10 年。10 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 年 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
7、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 年 4 月,杨善洲把自己用 20 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 7.2 万亩,其中 5.8 万亩华山松中有 3 万亩已郁闭成林,按 1亩地种 200 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 30 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 3 亿元。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记者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
8、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5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 20 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
9、省一分是一分。 ”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 ”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恼了,张口就是粗话,有人赶忙把他拉一边,告诉他老人是原来的地委书记,捡果核造林呢。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他惊得半天没吭声,转过身说了一句:“这样的官?我服了!” 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文钱
下载 | 加入VIP,畅享折扣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善洲 从善如流 绿洲

链接地址:https://www.wenke99.com/p-3113279.html